黄色不卡一区_成人综合婷婷国产精品久久免费_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99热_99热精品在线

資管產品參與養老金第三支柱發展 商業保險如何提升核心競爭力?

2021-03-10 09:56:56

第三支柱的發展壯大早已提上日程。“十四五”規劃建議明確提出,發展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在今年全國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亦強調,推進養老保險全國統籌,規范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

這對商業保險公司而言,是難得的發展機遇和巨大的發展空間。但若將第三支柱從更為廣義的角度理解和觀察,商業保險公司面對的挑戰也不可忽視,建立自身的核心競爭力是關鍵。

養老保險為主,資管產品為輔

從世界各國看,解決養老保障問題通常由政府、企業、個人共同承擔,政府承擔部分稱為基本養老,企業部分稱為企業年金,個人部分稱為養老金。通常而言,政府的基本養老稱作第一支柱,企業的企業年金稱作第二支柱,個人的養老金稱作第三支柱。

目前來看,第三支柱涵義、內容和范圍仍缺乏明確定義。對此,全國政協委員,上海銀保監局黨委書記、局長韓沂坦言:“雖然長期以來學術界對養老保障體系三支柱模式研究討論較為熱烈,部分政府部門也常在統計信息、研究材料中使用三支柱的說法,但實際上對于養老保障體系三個支柱的具體涵義、內容及統計范圍等重要問題,迄今沒有明確闡述。我國以養老為名的金融產品種類看似很多,但是否屬于真正意義上滿足養老需求的第三支柱養老產品,仍需要界定和規范。”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太保壽險上海分公司副總經理周燕芳指出,保險、銀行、基金均推出了一些名稱包含“養老”的金融產品,但缺乏統一明確的定義。

但這也意味著,在這一領域,除商業養老保險外,符合規定的銀行理財、養老目標基金等金融產品都在參與其中。

從國際經驗看,第三支柱產品體系涵蓋保險、銀行、資管等多類型的產品。例如,以德國為代表的成熟第三支柱產品體系以保險類產品為主,占比70%左右;美國的第三支柱則是以資管產品為主體,占比65%。

從我國實際情況看,商業養老保險參與第三支柱建設有其優勢。周燕芳認為,對于中國而言,以商業養老保險產品作為養老金第三支柱發展初期的產品主體更為合適,有利于充分發揮其長期性、安全性和收益性的特點,提升第三支柱的保障水平。另一方面,中國民眾總體風險偏好程度較低,追求穩定收益,金融知識普及比較有限,尚且缺乏豐富靈活的資本市場和資產選擇。因此,以商業養老保險為主,資管類產品為輔,更符合我國當前需求。個人購買商業養老保險產品可以實現養老資金的穩健增值和終身領取,有效化解投資風險和長壽風險。具體而言,保險機構在產品精算、投資風控、客戶服務等方面有獨特的優勢。

對此,北京工商大學保險系副主任宋占軍表示贊同。他認為,近年來,保險業通過年金保險+萬能賬戶的方式大力發展第三支柱。這種創新型的產品形態將年金化給付和萬能賬戶收益有機結合,在給客戶寫入合同確定性收益的基礎上,通過投資賬戶為客戶創造更多投資。盡管短期投資收益可能低于股票、基金等方式,但作為一種定期儲蓄型家庭資產配置方式具有長期穩定收益,從長期來看能為客戶帶來價值。

商業保險要避免走入“自嗨”語境

正因如此,長期以來,商業保險公司將養老市場的巨大空間視作自身的發展機遇。公開數據顯示,2019年底,我國60歲以上人口占比達到18.1%,65歲及以上老人占比12.6%。據測算,“十四五”期間,60歲以上人口占比將超過20%,總量突破3億人,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同時,老年人面臨著未富先老、未備先老的問題,對養老安排的充足性、持續性提出了更高要求,而發展和完善三支柱的養老保障體系變得尤為迫切。

此外,國家政策也在不斷強化發展商業養老保險的重要性。全國人大代表、銀保監會信托監管部主任賴秀福表示,第三支柱可自愿參與、由市場主體運營、賬戶資金歸個人,具有激勵性強、透明度高、靈活性好等優點。雖尚處于發展初期、規模較小,但受眾大,具有快速增長的潛力。近年來,國家政策不斷強化發展第三支柱的重要性。“十四五”時期,我國第三支柱養老保險將迎來重要發展機遇。

但商業保險公司要避免走入“自嗨”的語境,需要構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在這一過程中,消費者的信任問題首當其沖。雖然近年來商業保險在國計民生中發揮了重要的積極作用,但社會上的口碑仍然參差不齊,有些消費者對商業保險心存芥蒂。

銀保監會數據顯示,2020年第三季度,銀保監會及其派出機構共接收并轉送涉及保險公司的保險消費投訴36754件,環比增長8.96%。其中,涉及財產保險公司16895件,環比增長4.29%,占投訴總量的45.97%;人身保險公司19859件,環比增長13.27%,占投訴總量的54.03%。

某商業保險公司負責人坦言:“實際上,各家公司的年度理賠率都很高,集中在98%、97%左右,但一些銷售誤導、夸大宣傳、理賠難等問題還是屢見報端,對消費者心理造成了影響,保險行業必須下定決心改變過去粗放式發展模式,將高質量發展道路付諸實踐。”

此外,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中國保險和養老金研究中心研究總監朱俊生強調,養老金本質上是長期儲蓄,投資能力的提升和投資收益的保證是關鍵,因此商業保險公司要在這方面下功夫。

商業保險公司要意識到,養老金融的競爭將越來越充分。韓沂也建議,盡早明確第三支柱的具體涵義、內容和范圍,特別是第三支柱產品由金融機構提供,個人自愿購買,市場化程度強,具有鮮明的金融屬性,應當明確養老金融產品的具體標準,并以正式文件形式予以公布,將一定期限以上,以養老為目的的養老目標基金產品、養老保障管理產品以及未來可能出現的新型養老目標金融產品在符合第三支柱養老金融產品標準的前提下納入第三支柱范疇,擴大第三支柱產品供給,方便社會群眾根據自身經濟情況自由選擇符合條件的第三支柱養老保障產品。

朱俊生坦言,從消費者角度看,擴大參與的金融機構與產品范圍,有助于促進個人養老金賬戶市場的競爭,豐富產品形態,從而增加公眾的選擇權,提高個人養老金賬戶市場的運行效率。

引導養老金融產品形成專屬優勢

對于第三支柱的發展,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人壽集團董事長王濱提出四點建議,一是加大稅收優惠力度;二是強化三支柱間的銜接轉換貫通;引導養老金融產品形成專屬優勢;四是試點先行推進三支柱改革。

具體而言,研究制定養老保險產品稅收優惠政策,對個人以降低領取階段的稅負為核心,打通第二、第三支柱稅收優惠,吸引更多個人參與;對機構通過差異化的增值稅減免措施,降低機構經營養老保險業務的稅負水平。

例如,針對第三支柱養老金融產品,配套出臺機制相容的監管規定、會計準則、業績考核辦法等,堅定長期化定位,統一標準,統一領取期限及條件,并在估值核算、投資范圍和投資比例等方面給予鼓勵性政策,強化養老金融產品的專屬屬性。加快推進業務創新試點,大力發展真正具備養老功能的專業養老產品,包括養老儲蓄存款、養老理財和基金、專屬養老保險、商業養老金等,建議選擇大型金融保險機構先行開展試點,探索多層次、多形態養老金融產品體系的業務新模式,更好滿足不同年齡段、不同收入水平、不同風險承受能力人群的差異化養老需求。

朱俊生認為,我國為促進第三支柱的發展,可充分吸收國際經驗,發揮市場機制在養老金體系改革中的作用,完善多支柱養老金體系。具體而言,優化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個人自我養老保障能力;對養老金體系進行結構性改革,釋放第三支柱的發展空間;優化財政和稅收激勵政策;完善賬戶制經營模式;完善個人養老金運行監管體系。

“人社部門統籌完善第三支柱的制度設計,財政財稅部門要完善個人養老金稅收優惠政策及其調整,銀保監會、證監會等金融監管部門對參與第三支柱的金融機構實施功能監管與主體監管。建立部門間溝通機制,形成監管合力。穩步放開養老金投資范圍,促進多元化養老金資產配置,逐步由數量限制監管向審慎監管過渡。同時,通過設立相對收益率擔保機制、合理化考核機制等,完善風險承擔機制。”朱俊生稱。

掃一掃分享本頁